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详情页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交流合作 > 中美教育交流概况

许涛: 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发展、新趋势、新举措

来源: 时间:2017年02月24日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《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发展、新趋势、新举措》的主旨发言。



许司长全面介绍了我国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发展的新情况,认为当前已基本形成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宽领域的格局,在推动中外人文交流、培养高层次人才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等领域取得了新进展,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:一是加强顶层设计,出台《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》和《推进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教育行动》两个重要指导性文件,引领了未来发展方向。二是中外人文交流成果丰硕。三是加快培养五类国家急需人才。四是双向留学趋势加强。五是中外合作办学稳步推进。



许司长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发展的新趋势,认为当前教育事业已进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,具体表现为:一是质量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,要把更多的时间、精力和资源用在内涵建设上,实现我国教育更高质量、更高效率的发展。二是要贯彻落实两个重要文件,加快推进各项工作。三是中国高校正推进落实“双一流”建设方案,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要积极参与并服务“双一流”建设。



许司长指出,提升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品质的工作举措包括:一是要搭建中外人文交流的合作平台,充实丰富中外人文交流机制,机制建设要“立体”,推进方式要多样,参与者要多元。二是要强化实质性合作,共同参与高校“双一流”建设,中外合作办学尤其要参与到此建设的过程中,引进一流大学、特色学科和高水平师资,合作开展课程开发和科技创新,借鉴先进管理理念,完善内部治理结构。三是提质增效已成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当前的头等任务,也是贯彻落实两个文件的重要举措。要推动学历学位互认,加强跨境教育质量保障国际合作。许司长也对中外合作办学提出了三点想法。一是要不忘初心。中外合作办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,就是引领和示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。二是中外合作办学要承担改革创新的使命和责任。作为实验田,应该给予中外合作办学特殊的政策,要为专业设置、教师管理、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提供空间。三是要加强监管。教育部要推动修订中外合作办学相关办法,把好入口关和出口关,同时加强质量评估和第三方质量保障,比如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工作。

(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

涉外办学质量保障部